吸烟危害健康,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制定社区控烟工作计划至关重要。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社区吸烟率,创建无烟社区。本文将提供五篇不同侧重点的控烟工作计划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社区控烟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相关健康中国行动的部署要求,有效降低我社区居民的吸烟率,预防和减少吸烟带来的健康危害,创造一个清新、健康、文明的无烟社区环境,特制定本年度社区控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为核心,以创建无烟环境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宣传教育、环境干预、健康服务、监督执法等多维度综合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单位负责、个人参与的控烟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控烟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二)工作原则
1. 科学性原则:依据国内外控烟成功经验和科学证据,采取有效、可行的控烟策略和方法。
2. 广泛性原则:动员社区内所有单位、家庭和个人,实现控烟工作的全员参与和全域覆盖。
3. 持续性原则:将控烟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巩固成效。
4. 针对性原则:根据社区内不同人群(如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宣传和干预活动。
5. 协作性原则: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业、物业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年度的努力,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水平和控烟知识知晓率,有效降低社区成人吸烟率,全面建成社区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百分之百无烟环境,逐步实现社区无烟化的最终目标。
(二)具体指标
1. 居民控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2. 社区成人吸烟率较上一年度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
3. 社区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实现全面禁烟,并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禁烟标识张贴率达到100%。
4. 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实现室外区域全面无烟。
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规范的戒烟咨询点或简易戒烟门诊,能为吸烟者提供专业的戒烟指导和帮助,服务覆盖率逐年提升。
6. 社区范围内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得到全面禁止。
7. 社区居民对控烟工作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 成立社区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表、辖区单位负责人、物业代表、居民代表等。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社区控烟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 明确责任分工:将控烟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网格、各单位,明确各方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将控烟工作纳入社区年度工作考核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3. 建立控烟监督员队伍:招募并培训一批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栋长、热心居民组成的控烟志愿者监督员队伍,负责日常巡查、劝导和宣传工作。
(二)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1. 开展阵地宣传: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平台,常态化发布控烟知识、法律法规、戒烟方法等内容。在社区主要出入口、广场、楼道等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控烟宣传画和标语。
2. 举办主题活动:结合“世界无烟日”等重要卫生健康主题日,组织开展大型主题宣传咨询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知识问答、专家讲座等形式,扩大控烟宣传的影响力。
3. 实施精准宣教:
– 针对青少年:联合辖区学校开展“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控烟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青少年控烟意识。
– 针对职业人群:深入辖区企业、商户,开展“无烟工作场所”宣讲,倡导企业建立健全室内禁烟制度。
– 针对家庭:开展“无烟家庭”评选创建活动,鼓励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共同营造无烟的家庭生活环境。
– 针对老年人:结合老年人健康讲座、体检等活动,讲解吸烟对慢性病的危害,劝导老年吸烟者尽早戒烟。
(三)创建无烟环境,强化监督管理
1. 推动无烟单位创建:鼓励和指导辖区内的机关、学校、医院、商场、餐厅等单位积极申报创建“无烟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烟管理制度,配备控烟监督员,确保室内全面无烟。
2. 规范禁烟标识管理:统一设计和制作标准禁烟标识,指导各单位、各场所按要求在入口处和内部显著位置张贴。对于破损、缺失的标识及时进行更换和补充。
3. 加强日常巡查与劝导: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由社区工作人员和控烟监督员组成的巡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辖区内公共场所的禁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吸烟者,应主动上前礼貌劝阻;发现未按规定张贴禁烟标识或设置烟具的单位,及时予以指导和督促整改。
4. 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在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控烟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居民对违法吸烟行为和控烟不力的场所进行监督举报,并对举报线索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
(四)提供戒烟服务,帮助戒烟人群
1.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的戒烟咨询服务点,对医务人员进行简短戒烟干预技能培训,使其能在日常诊疗中主动询问患者吸烟史,并提供专业的戒烟建议。
2. 推广戒烟热线和工具: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的专业戒烟热线,推广使用戒烟小程序、APP等线上戒烟工具,为吸烟者提供便捷、多样的戒烟支持。
3. 组织戒烟经验分享会:定期邀请戒烟成功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发挥榜样作用,鼓励和支持正在戒烟的居民。
四、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社区将从年度工作经费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控烟宣传资料印制、活动开展、监督员培训及补贴等,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二二)人员保障:确保控烟工作有专人负责,并组建一支稳定、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度保障:制定《社区控烟工作考核办法》,将控烟工作成效与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评优评先挂钩,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
五、评估与总结
领导小组将于年中和年底对控烟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两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活动的开展效果、居民的反馈意见等。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查看、座谈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年底将形成全面的工作总结报告,分析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篇二:《社区控烟工作计划》
为构建健康和谐社区,保障居民免受烟草烟雾危害,本社区特制定以“阶段推进、重点突破”为核心思路的控烟工作行动计划。本计划将全年度工作划分为四个紧密衔接的阶段,确保控烟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与基础建设(第一季度)
核心目标: 全面启动控烟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完成控烟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架构搭建。
具体行动:
1. 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与志愿者队伍:
– 组建由社区书记、主任、片区民警、卫生服务站负责人、物业经理、居民代表构成的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 启动“社区控烟卫士”志愿者招募计划,面向社区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居民招募不少于50人的志愿者队伍,并进行首轮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烟草危害、劝阻技巧、相关法规等。
- 开展“控烟第一声”全覆盖宣传活动:
- 制作10000份《致社区居民的一封控烟倡议书》,通过网格员入户、在社区公告栏张贴等方式,确保户户知晓。
- 利用社区所有电子显示屏,连续一个月滚动播放控烟公益广告和宣传口号。
-
开设社区微信公众号“无烟家园”专栏,每周推送一篇控烟科普文章或成功戒烟故事。
-
完成“无烟标识”标准化铺设:
- 对社区内所有楼道、电梯、活动室、办公室、商铺、餐厅等室内公共场所进行摸底排查。
- 依据国家标准,统一采购、制作禁烟标识,组织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在一周内完成所有规定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工作,确保覆盖率达到100%。
第二阶段:集中干预与专项整治(第二季度)
核心目标: 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开展集中整治和干预,初步建立无烟环境秩序。
具体行动:
1. “清风楼道”专项整治行动:
– 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楼道吸烟问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
– 组织志愿者巡查队,在早、中、晚三个重点时段对各楼栋进行巡查,对楼道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和教育。
– 在每个单元门口设立“楼道吸烟随手拍”举报二维码,鼓励居民监督。对屡教不改者,由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物业上门进行约谈。
- “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周:
- 策划并举办为期一周的主题宣传活动。
-
活动内容包括:邀请呼吸科专家举办“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讲座;组织“烟头不落地,社区更美丽”烟头捡拾环保活动;开展青少年控烟主题绘画比赛及作品展;设立戒烟咨询服务台,提供免费的一氧化碳吹气测试。
-
“无烟商户”联盟创建:
- 动员辖区内所有餐饮、零售、娱乐等商户加入“无烟商户”联盟。
- 与商户签订《室内全面禁烟承诺书》,指导其员工学习劝阻技巧,并在店内显著位置摆放“无烟餐厅/店铺”台卡。
- 对表现突出的商户授予“无烟示范商户”牌匾,并通过社区平台进行宣传表彰。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与服务深化(第三季度)
核心目标: 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将工作重心转向提供专业戒烟服务和创建无烟文化。
具体行动:
1. 建立常态化巡查监督机制:
– 将专项整治行动转为常态化。由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固定的巡查小组,每周对责任片区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表。
– 建立问题台账,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定期进行复查,形成闭环管理。
- 开设“社区戒烟互助小组”:
-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有戒烟意愿的居民,成立戒烟互助小组。
- 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下活动,由专业医生或健康管理师带领,进行心理疏导、行为干预指导、戒烟经验分享等。
-
建立线上微信群,方便小组成员随时交流、互相鼓励,监督打卡。
-
开展“无烟家庭”评选活动:
- 制定“无烟家庭”评选标准,如“家庭成员无人吸烟或成功戒烟”、“家中无烟具”、“主动宣传控烟知识”等。
- 鼓励家庭自荐或邻里推荐,通过审核和公示后,对评选出的“无烟家庭”进行表彰,授予荣誉证书和纪念品,并将其事迹在社区宣传栏和公众号上进行展示,树立榜样。
第四阶段:评估总结与长效规划(第四季度)
核心目标: 全面评估本年度控烟工作成效,总结经验,规划下一年度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具体行动:
1. 开展社区控烟效果评估:
– 设计并发放《社区控烟工作满意度及居民吸烟行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不少于社区总户数的10%。
– 组织人员对社区公共场所的无烟情况进行暗访评估,记录违规吸烟发生率。
– 综合问卷数据和暗访结果,与年初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形成数据化的评估报告。
- 召开年度控烟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 邀请领导小组成员、志愿者代表、无烟家庭代表、合作单位代表等参加。
- 会上总结本年度工作,展示成果,表彰在控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志愿者、示范商户和无烟家庭。
-
听取各方对社区控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及长效机制:
- 基于年度评估报告和总结大会的反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研究并起草下一年度的控烟工作计划,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和目标。
- 探讨将控烟条款纳入《社区居民公约》,将无烟环境建设作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评选的硬性指标,固化工作成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篇三:《社区控烟工作计划》
前言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打造一个绿色、健康、文明的居住环境,本社区将控烟工作视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我们坚信,控烟不仅仅是制度的约束,更是文化的塑造。本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参与性的主题活动,将控烟理念内化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为,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无烟新风尚。
核心理念: 以文化人,以爱育人,让无烟成为一种社区生活方式。
年度三大主题行动
主题行动一:“家庭守护”——无烟家庭创建与推广行动
目标: 将家庭作为控烟工作的最小、也最核心的单元,通过激励和引导,使“家中无烟”成为家庭成员间爱的承诺和健康守护。
活动内容:
1. “爱的承诺”签约仪式:
– 设计精美的《无烟家庭承诺书》,内容包含“为了爱人的健康,我承诺不在家中吸烟”、“为了孩子的未来,我承诺为他树立无烟榜样”等温馨条款。
– 组织一场社区范围内的“无烟家庭”启动仪式,邀请家庭代表现场签署承诺书,并领取“无烟家庭”专属门贴。
- “小小监督员”亲子活动:
- 专为学龄前及小学阶段儿童家庭设计。活动中,孩子们将通过观看控烟卡通片、参与“烟草危害”互动游戏等方式,了解吸烟的危害。
-
活动最后,为孩子们颁发“家庭健康小卫士”徽章,鼓励他们回家后监督家人,尤其是吸烟的长辈,共同维护家庭无烟环境。
-
“晒出我家无烟角”线上活动:
- 在社区微信群和公众号发起活动,鼓励居民分享自己家中清新、整洁、无烟的一角(如阳台、书房),并配上一段关于无烟生活感悟的文字。
- 每月评选出“最美无烟角”,给予小礼品奖励,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形成正向的示范效应。
主题行动二:“青春无悔”——青少年控烟‘防火墙’构筑行动
目标: 聚焦青少年群体,通过教育、榜样和同伴影响,构筑一道坚实的心理和行为“防火墙”,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吸烟。
活动内容:
1. “酷,不靠烟”校园巡回演讲:
– 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医生、成功戒烟的青年代表等组成演讲团,进入社区周边中小学。
– 演讲内容告别枯燥说教,采用真实案例、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学生们传递“吸烟不酷,健康才酷”、“拒绝第一支烟”的观念。
- “无烟青春”短视频创作大赛:
- 面向社区青少年征集以控烟为主题的短视频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情景剧、动画、说唱、街舞等,鼓励创意表达。
-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审,并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映和颁奖,利用同龄人的作品影响同龄人。
-
“朋辈互助”拒烟小组:
- 在社区青年活动中心的支持下,由有影响力的青少年作为发起人,成立“无烟先锋”朋辈互助小组。
- 小组定期组织体育活动、兴趣社团等,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交氛围,引导青少年通过健康的方式交友和释放压力,减少因好奇、模仿、社交压力等原因尝试吸烟的风险。
主题行动三:“公共空间”——社区共享无烟环境守护行动
目标: 动员全体居民成为公共环境的守护者,通过温和而坚定的集体行动,让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无处遁形,使无烟成为公共空间的默认设置。
活动内容:
1. “控烟劝阻手势”推广活动:
– 设计并推广一个简单、友好、易于理解的控烟劝阻手势(例如,摆摆手后做出一个“禁止”的手势)。
– 通过海报、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居民在看到有人在禁烟场所吸烟时,用这个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提醒,避免直接言语冲突,提高劝阻成功率。
- “烟头革命”社区清洁日:
- 每季度组织一次全社区范围的“烟头革命”清洁活动。
-
参与者不仅捡拾烟头,还会用收集到的烟头拼成警示图案或文字(如“肺”的形状、“生命”字样),拍照后在社区宣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警示吸烟者和乱扔烟头的行为。
-
“无烟角”创意改造计划:
- 识别出社区内吸烟者聚集的几个“老地方”(如某些亭子、长椅)。
- 组织居民、艺术家、设计师志愿者,对这些角落进行创意改造,如增设儿童游乐设施、种植芬芳的花草、绘制美丽的墙绘等,将其改造为吸引家庭和儿童的“温馨角”,通过改变空间的功能属性,自然而然地驱离吸烟行为。
保障与评估
– 资源整合: 积极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包括学校、卫生机构、社会组织、艺术家等,共同参与活动策划和执行。
– 氛围营造: 所有活动都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预热、直播和报道,最大化活动影响力。
– 效果评估: 评估将不局限于数据,更侧重于居民参与度、活动反馈、社区文化氛围的变化。通过访谈、观察、故事收集等质性方法,评估计划对社区无烟文化建设的实际推动作用。
篇四:《社区控烟工作计划》
1.0 背景与问题分析 (Situation Analysis)
1.1 现状评估: 依据上年度社区健康调查数据,我社区成人吸烟率为XX%,高于全市平均水平X个百分点。通过对社区公共场所的随机抽查发现,楼道、电梯间、小花园等区域是违规吸烟的高发地,二手烟暴露问题突出,居民投诉率较高。居民控烟知识知晓率仅为XX%,对电子烟的危害认知普遍不足。
1.2 问题识别:
– 认知层面: 居民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的认识深度不够,存在“吸烟是个人自由”、“低焦油烟危害小”等错误观念。
– 行为层面: 劝阻吸烟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居民“不愿劝、不敢劝”现象普遍;吸烟者戒烟意愿不强,缺乏有效的戒烟支持。
– 环境层面: 部分公共场所禁烟标识不规范、不醒目;个别商户存在向未成年人售烟的现象。
– 机制层面: 社区控烟监督巡查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持续性和有效性。
2.0 目标设定与关键绩效指标 (Objectives & KPIs)
2.1 总体目标: 建立一个数据驱动、持续改进的社区控烟管理体系,通过精准干预,系统性降低吸烟率,改善社区无烟环境质量。
2.2 可量化目标 (SMART Goals):
– O1: 提升认知水平: 在本年度末,社区居民控烟核心知识知晓率从XX%提升至85%以上。
– O2: 降低吸烟行为: 成人吸烟率在本年度末下降至少2.5个百分点。
– O3: 改善无烟环境: 室内公共场所违规吸烟事件发生率较年初基线数据下降50%。
– O4: 增强戒烟支持: 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中,接受过至少一次戒烟干预(咨询、指导等)的比例达到60%。
2.3 关键绩效指标 (KPIs):
– KPI-1.1: 控烟宣传材料(线上+线下)总触达人次。
– KPI-1.2: 居民控烟知识问卷调查平均得分。
– KPI-2.1: 每季度通过抽样调查统计的社区成人吸烟率。
– KPI-3.1: 每月巡查记录的违规吸烟事件数量。
– KPI-3.2: 社区内禁烟标识完好率与规范率。
– KPI-4.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戒烟咨询点登记的咨询人次。
– KPI-4.2: 戒烟互助小组参与人数及持续参与率。
3.0 干预策略与实施路径 (Strategies & Implementation)
3.1 策略一:基于数据的精准宣传教育 (Data-Driven Education)
– 实施路径:
a. 基线调查: 在计划启动初期,开展一次全面的社区居民吸烟行为与控烟认知基线调查,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特点。
b. 内容定制: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人群的知识盲点和行为习惯,设计并推送定制化的宣传内容。例如,针对年轻人制作关于电子烟危害的科普视频;针对老年人推送吸烟与慢性病关联的图文信息。
c. 渠道优化: 分析不同人群的信息获取渠道偏好,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APP、纸质宣传单、楼宇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分层、精准投放。
3.2 策略二:网格化环境监督与快速响应 (Grid-based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 实施路径:
a. 建立网格化巡查体系: 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和2-3名志愿者监督员,使用统一的手机APP进行巡查打卡和问题上报。
b. 数据化问题管理: APP上报系统应包含问题地点、类型、照片等信息,数据实时汇总到社区管理后台。后台对问题进行分类、派发(如通知物业清理烟头、联系工作人员上门劝导等),并追踪处理进度,形成闭环。
c. 热点区域分析: 定期分析后台数据,识别违规吸烟高发的“热点地图”,并在此区域增加巡查频率、增设更醒目的警示标识或语音提示器。
3.3 策略三:多层次戒烟支持服务体系 (Multi-level Cessation Support)
– 实施路径:
a. 普及简短戒烟干预(Level 1): 培训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家庭医生、网格员掌握“5A”或“5R”简短戒烟干预法,在日常工作中对遇到的吸烟者进行主动干预。
b. 建立专业咨询服务(Level 2):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设立每周固定的戒烟咨询日,由专业医生提供一对一的评估和咨询服务。
c. 发展同伴互助支持(Level 3): 组织戒烟互助小组,利用同伴力量进行心理支持和经验分享,并通过数据追踪小组成员的戒烟成功率,分析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
4.0 监测与评估机制 (Monitoring & Evaluation)
4.1 数据收集:
– 常规监测: 通过网格巡查APP、戒烟咨询登记表、活动签到表等,持续收集过程性数据 (KPIs)。
– 定期评估: 每季度末进行一次小规模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公共场所暗访,评估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 年度评估: 在年度末,重复进行一次与年初规模相同的基线调查,全面评估总体目标的完成度。
4.2 评估方法:
– 前后对比分析: 将各阶段及最终的KPI数据与基线数据进行对比,量化工作成效。
– 成本效益分析: 初步评估投入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与产出的健康效益(如吸烟率下降带来的潜在医疗成本节省)。
– 利益相关者反馈: 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对志愿者和合作单位进行访谈等方式,收集质性反馈,了解计划实施中的经验和教训。
4.3 结果应用:
– 季度审查会议: 每季度召开控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查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分析偏差原因。
– 策略动态调整: 基于审查结果,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干预策略。例如,若发现某一宣传渠道效果不佳,则重新分配资源;若某一区域违规吸烟问题反弹,则加强该区域的干预力度。
– 年度报告与规划: 年底形成详尽的年度控烟工作评估报告,作为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的科学依据,确保社区控烟工作的持续改进和螺旋式上升。
篇五:《社区控烟工作计划》
总则
社区控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任何单一主体能够独立完成。为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本计划旨在构建一个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五位一体”社区控烟工作新格局。本计划将详细阐明各协作方的角色定位、核心职责与联动机制。
一、 社区居民委员会:控烟工作的“总指挥”与“组织者”
角色定位: 核心领导者、资源整合者、统筹协调者。
核心职责:
1. 顶层设计与政策制定:
– 制定并发布社区年度控烟工作计划、目标和考核标准。
– 推动将控烟条款纳入《居民公约》,使其成为社区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 设立控烟专项工作经费,并负责经费的预算、使用和管理。
2. 组织动员与宣传引导:
– 组建社区控烟工作领导小组和志愿者队伍,并负责日常管理和培训。
– 主导社区范围内的控烟宣传活动,营造“吸烟有害、戒烟光荣”的舆论环境。
– 建立并维护社区控烟信息发布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宣传栏)。
3. 监督协调与考核评估:
– 统筹协调各协作方的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协作中出现的问题。
– 建立对辖区单位、物业公司控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机制。
– 组织开展年度控烟工作评估,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控烟工作的“专业技术顾问”与“健康服务提供者”
角色定位: 专业技术支持核心、戒烟服务主阵地。
核心职责:
1. 提供专业知识支持:
– 为社区控烟宣传活动提供科学、权威的医学知识内容(如讲座课件、宣传稿件)。
– 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企业员工等进行控烟知识和劝阻技巧的专业培训。
– 解答居民关于烟草危害和戒烟方法的各类专业咨询。
2. 构建戒烟服务网络:
– 设立并规范运营社区戒烟咨询室或简易戒烟门诊。
– 为有戒烟意愿的居民提供个体化的戒烟评估、制定戒烟计划、进行行为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指导。
– 在日常诊疗服务中,主动对就诊的吸烟者实施简短戒烟干预。
3. 开展健康监测与研究:
– 协助社区开展居民吸烟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 追踪和评估戒烟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社区调整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 辖区学校与教育机构:控烟工作的“青少年防火墙”与“未来播种机”
角色定位: 青少年控烟教育的主渠道、无烟文化传承的摇篮。
核心职责:
1. 实施校园无烟环境建设:
– 严格执行校园(含室内外所有区域)全面禁烟的规定,做到无烟头、无烟具、无吸烟者。
– 在校园内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并在校规中明确学生吸烟的惩戒措施。
– 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控烟管理,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不在学生面前吸烟。
2. 开展系统性控烟教育:
– 将控烟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能接受到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控烟教育。
– 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控烟宣传。
3. 家校社联动:
– 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烟草危害,倡导创建“无烟家庭”。
–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控烟宣传活动,如“小手拉大手,共创无烟城”,让学生成为控烟知识的传播者。
四、 物业服务公司与商业实体:控烟工作的“一线执行者”与“环境守护者”
角色定位: 公共区域无烟环境的直接管理者和维护者。
核心职责:
1. 落实禁烟管理责任:
– 在其管理或经营的室内公共区域(如楼道、电梯、大堂、餐厅、商场)的入口及内部显著位置,张贴统一的禁烟标识。
– 不在禁烟区域摆放任何烟具(烟灰缸、打火机等)。
– 建立内部巡查制度,对所管辖区域的禁烟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2. 履行劝阻与报告义务:
– 培训一线员工(保安、保洁、服务员等)掌握基本的控烟劝阻技巧,对其责任区域内的吸烟行为进行及时、礼貌的劝阻。
– 对于不听劝阻者,有义务记录情况并向社区居委会或相关执法部门报告。
3. 配合社区控烟活动:
– 积极配合社区在其管辖范围内开展控烟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 鼓励辖区商户加入“无烟商户联盟”,签订禁烟承诺,共同维护无烟商业环境。
五、 社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控烟工作的“毛细血管”与“活力源泉”
角色定位: 控烟工作的有生力量、社区动员的神经末梢。
核心职责:
1. 担任控烟宣传员:
– 深入楼栋、家庭,面对面地向邻里普及控烟知识,发放宣传材料。
– 在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中,积极宣传控烟理念。
2. 担任控烟监督员:
– 参与社区组织的日常巡查,对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进行劝导。
– 及时发现并向社区反馈控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死角。
3. 组织特色控烟活动:
– 依托兴趣社团(如健康、环保、文艺社团),策划并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控烟活动,如控烟主题文艺汇演、健康徒步等。
– 戒烟成功者可以组建“戒烟益友会”,分享经验,为正在戒烟的邻居提供同伴支持。
联动机制
– 联席会议制度: 每季度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召开一次“五位一体”控烟工作联席会议,通报进展、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问题。
–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一个控烟工作微信群,方便各方主体随时沟通信息、共享资源、快速响应。
– 联合行动机制: 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如重点区域整治、大型宣传活动),由社区居委会统筹,组织相关方开展联合行动,形成协同效应。
本内容由alices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2768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