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周工作计划》是幼儿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犹如一份精密的路线图,指引着教师们在每周的工作中有的放矢,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一份详尽的周工作计划不仅能帮助教师们明确工作目标、优化时间管理,还能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升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周工作计划的目的在于预见性地安排好一周的教育活动,保证幼儿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本文将呈现五篇不同侧重点的《幼儿园周工作计划》范文,旨在为幼教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他们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每周的工作,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篇一:幼儿园周工作计划
一、主题活动:我爱我家
(一)主题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的良好品德。
2、认知目标:引导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知道每个家庭成员的称谓,以及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作用。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家人的爱,学习与家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互动。
(二)环境创设:
1、活动区角:
(1)娃娃家:提供各种家庭生活用品,如锅碗瓢盆、玩具家具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体验家庭生活。
(2)美工区:提供绘画材料、手工材料等,鼓励幼儿创作关于“我爱我家”主题的作品,如画全家福、制作家庭摆件等。
(3)益智区:提供拼图、积木等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结构。
2、主题墙:
(1)展示幼儿创作的“我爱我家”主题作品,如绘画、手工等。
(2)张贴家庭照片,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设置“家庭树”,让幼儿了解家庭的传承和发展。
(三)一日活动安排:
周一:
1、晨间活动: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周末在家里的生活,分享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体育游戏:玩“老鹰捉小鸡”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2、集体教学活动:
(1)语言:《我的家庭》,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结构。
(2)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家庭的幸福。
3、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区角进行游戏。
4、户外活动:
(1)游戏:玩“过家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家庭生活。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跑步、跳跃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的学习和游戏心得。
(2)亲子作业:布置亲子作业,如和家人一起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并记录下来。
周二:
1、晨间活动: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交流昨天完成的亲子作业,分享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经历。
(2)体育游戏:玩“袋鼠跳”游戏,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2、集体教学活动:
(1)数学:《数一数家里的人》,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数数,认识数字。
(2)美术:《画我的爸爸》,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爸爸的爱。
3、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区角进行游戏。
4、户外活动:
(1)游戏:玩“捉迷藏”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拍球、跳绳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的学习和游戏心得。
(2)预告:预告明天的主题活动。
周三:
1、晨间活动: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分享自己在家里的角色和责任。
(2)体育游戏:玩“两人三足”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的合作和默契。
2、集体教学活动:
(1)科学:《家庭用品我知道》,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家庭用品,了解其用途。
(2)社会:《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引导幼儿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区角进行游戏。
4、户外活动:
(1)游戏: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的趣味和互动。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钻爬、平衡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的学习和游戏心得。
(2)亲子作业:布置亲子作业,如和家人一起整理房间。
周四:
1、晨间活动: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交流昨天完成的亲子作业,分享整理房间的经验和感受。
(2)体育游戏:玩“推小车”游戏,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2、集体教学活动:
(1)语言:《我爱我的妈妈》,让幼儿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2)健康:《保持家庭清洁》,引导幼儿了解保持家庭清洁的重要性,学习简单的清洁方法。
3、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区角进行游戏。
4、户外活动:
(1)游戏:玩“丢手绢”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跳格子、走平衡木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的学习和游戏心得。
(2)预告:预告明天的主题活动。
周五:
1、晨间活动: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对家庭的感恩之情,分享自己对家人的爱。
(2)体育游戏:玩“螃蟹走路”游戏,让幼儿感受家庭的趣味和互动。
2、集体教学活动:
(1)艺术:《制作家庭相框》,让幼儿通过制作相框表达对家庭的爱。
(2)综合:《我爱我家主题活动总结》,回顾本周的主题活动内容,巩固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3、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区角进行游戏。
4、户外活动:
(1)游戏:玩“木头人”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自由活动、放松游戏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本周的学习和游戏心得。
(2)总结:总结本周的主题活动,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
(四)家园共育:
1、家长园地:
(1)定期更新家长园地的内容,向家长介绍本周的主题活动内容和目标。
(2)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
2、亲子活动:
(1)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等,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2)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做志愿者、分享家庭故事等。
3、个别交流:
(1)定期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及时沟通幼儿的发展情况。
(2)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
(五)活动评估:
1、观察记录: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交往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活动。
2、幼儿作品:
(1)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等作品,了解幼儿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进步,鼓励幼儿的创新。
3、家长反馈:
(1)定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满意度。
(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篇二:幼儿园周工作计划
一、周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核心目标:
1、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例如:能够自己穿脱衣物、整理玩具,学习使用筷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社会适应: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学习分享、合作,懂得尊重他人,遵守集体规则。
3、情感发展: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控制不良情绪,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详细工作安排:
周一:卫生习惯养成日
1、晨间活动:
(1)健康检查:教师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检查幼儿的指甲、头发、衣物是否整洁。
(2)餐前准备:组织幼儿洗手,强调正确的洗手方法,讲解洗手的重要性。
2、集体教学活动:
(1)健康教育:《细菌哪里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细菌的危害,增强卫生意识。
(2)社会活动:《我会自己洗手帕》,引导幼儿学习洗手帕的步骤,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3、区域活动:
(1)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颜料和纸巾,让幼儿在纸巾上涂色,体验颜色的变化,同时练习擦手的动作。
(2)益智区:提供关于卫生习惯的拼图,如刷牙、洗澡、洗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卫生知识。
4、户外活动:
(1)游戏:《赶走细菌》,教师扮演细菌,幼儿扮演小卫士,追赶细菌,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卫生意识。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跑步、跳跃、拍球等,增强幼儿的抵抗力。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卫生知识和洗手帕的经验。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自己洗手帕,并向家人宣传卫生知识。
周二:餐桌礼仪学习日
1、晨间活动:
(1)情景表演:教师表演不文明的用餐行为,引导幼儿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
(2)餐前准备:组织幼儿摆放餐具,提醒幼儿保持餐桌整洁。
2、集体教学活动:
(1)社会活动:《用餐好习惯》,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正确的用餐姿势、用餐速度、用餐礼仪。
(2)语言活动:《我不挑食》,引导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食物,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3、区域活动:
(1)娃娃家:提供各种食物模型和餐具,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正确的用餐姿势和礼仪。
(2)语言区:提供关于食物的图书和图片,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名称和特点。
4、户外活动:
(1)游戏:《喂小动物》,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进食方式,体验不同的用餐方式,同时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平衡木、钻爬等,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餐桌礼仪和不挑食的好处。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在用餐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并提醒家人遵守餐桌礼仪。
周三:整理物品能力培养日
1、晨间活动:
(1)观察:教师观察幼儿的玩具、书包、衣物是否整洁,引导幼儿自己整理。
(2)示范:教师示范整理玩具、书包、衣物的方法,强调整理的重要性。
2、集体教学活动:
(1)社会活动:《我的小帮手》,引导幼儿了解整理物品的好处,学习整理玩具、书包、衣物的方法。
(2)数学活动:《给物品分类》,引导幼儿学习按照不同的标准给物品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区域活动:
(1)益智区:提供各种分类的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分类的能力。
(2)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收纳盒,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整理意识。
4、户外活动:
(1)游戏:《送玩具回家》,让幼儿将散落在地上的玩具送回原位,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整理意识。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投掷、跳绳等,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整理方法和分类技巧。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自己整理玩具、书包、衣物,并帮助家人整理物品。
周四:穿脱衣物技能训练日
1、晨间活动:
(1)比赛:组织幼儿进行穿脱衣物的比赛,激发幼儿的兴趣。
(2)指导: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穿脱衣物方法,强调步骤和注意事项。
2、集体教学活动:
(1)健康教育:《我会自己穿衣服》,通过图片、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穿脱衣物的顺序和方法。
(2)语言活动:《衣服的秘密》,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衣服,以及衣服的材质和特点。
3、区域活动:
(1)娃娃家:提供各种衣服和裤子,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穿脱衣物的技能。
(2)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衣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户外活动:
(1)游戏:《给娃娃穿衣服》,让幼儿给娃娃穿脱衣服,巩固穿脱衣物的技能。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跑步、钻爬等,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穿脱衣物的方法和经验。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自己穿脱衣物,并帮助家人整理衣服。
周五:午睡习惯巩固日
1、晨间活动:
(1)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午睡的重要性,以及午睡的好处。
(2)准备:组织幼儿整理床铺,保持安静,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
2、集体教学活动:
(1)健康教育:《香甜的午睡》,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午睡的益处,以及正确的睡姿。
(2)音乐活动:《摇篮曲》,播放轻柔的摇篮曲,帮助幼儿放松心情,尽快入睡。
3、区域活动:
(1)安静区:提供图书、画笔等,让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帮助幼儿放松心情。
(2)娃娃家:提供各种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午睡的情景。
4、户外活动:
进行安静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观察植物等,帮助幼儿放松心情。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午睡的感受,以及午睡的好处。
(2)总结:总结本周的学习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
(三)家园共育:
1、家长园地:
(1)向家长介绍本周的重点内容,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提供一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技巧,供家长参考。
2、亲子活动:
(1)组织亲子活动,如亲子整理比赛、亲子穿衣比赛等,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2)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整理、清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3、个别交流:
(1)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及时沟通幼儿的发展情况。
(2)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
(四)效果评估:
1、观察记录:
(1)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2)分析幼儿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2、家长反馈:
(1)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根据家长的反馈,改进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3、幼儿作品:
收集幼儿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了解幼儿对生活习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篇三:幼儿园周工作计划
一、主题:秋天的秘密
(一)主题总目标:
1、感知秋天的自然变化,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认识秋天的常见动植物,了解其特征和生长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具体活动安排:
周一:秋天的颜色
1、晨间活动:
(1)观察: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秋景,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颜色。
(2)谈话: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看到的秋天颜色,以及对秋天的感受。
2、集体教学活动:
(1)美术:《落叶画》,引导幼儿利用收集到的落叶进行绘画创作,感受秋天的色彩。
(2)音乐:《秋叶飘》,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秋叶飘落的美丽,并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叶飘落。
3、区域活动:
(1)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彩纸、颜料、画笔等,让幼儿自由创作秋天的图画。
(2)益智区:提供关于秋天颜色的拼图、积木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秋天的颜色。
4、户外活动:
(1)游戏:《捡树叶》,让幼儿在户外捡树叶,并进行分类、比较,感受秋天的乐趣。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跑步、跳跃、拍球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秋景,并用绘画或语言记录下来。
周二:秋天的果实
1、晨间活动:
(1)展示:展示幼儿带来的秋天果实,引导幼儿观察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品尝:组织幼儿品尝秋天的果实,如苹果、梨、葡萄等,让幼儿感受秋天的味道。
2、集体教学活动:
(1)科学:《秋天的果实》,引导幼儿认识秋天的常见果实,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生长过程。
(2)语言:《秋天的果园》,引导幼儿通过阅读、讲述等方式,了解秋天的果园景色。
3、区域活动:
(1)娃娃家:提供各种水果模型,让幼儿在游戏中模拟秋天的果园场景。
(2)益智区:提供关于秋天果实的拼图、配对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秋天果实的认识。
4、户外活动:
(1)游戏:《摘果子》,让幼儿在户外模拟摘果子,体验秋收的乐趣。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平衡木、钻爬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品尝果实的感受。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了解自己喜欢的水果的生长过程。
周三:秋天的小动物
1、晨间活动:
(1)观察:展示秋天常见的小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的特征。
(2)模仿: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集体教学活动:
(1)科学:《秋天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认识秋天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语言:《小动物过冬》,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了解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3、区域活动:
(1)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小动物面具或模型。
(2)益智区:提供关于小动物的拼图、配对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小动物的认识。
4、户外活动:
(1)游戏:《小动物回家》,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找到自己的“家”。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跳跃、爬行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模仿小动物的感受。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并记录下来。
周四:落叶的用途
1、晨间活动:
(1)收集:带领幼儿收集各种落叶,观察落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展示:展示幼儿收集的落叶,引导幼儿交流落叶的用途。
2、集体教学活动:
(1)科学:《落叶的用途》,引导幼儿了解落叶可以做什么,如堆肥、做肥料、做手工等。
(2)美术:《落叶拼贴画》,引导幼儿利用落叶进行拼贴画创作,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3、区域活动:
(1)美工区:提供各种落叶、胶水、纸张等,让幼儿自由创作落叶拼贴画。
(2)益智区:提供关于落叶的拼图、配对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落叶的认识。
4、户外活动:
(1)游戏:《落叶雨》,让幼儿将落叶抛向空中,感受落叶雨的美丽。
(2)运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如跑步、跳跃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创作落叶拼贴画的感受。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利用落叶进行其他创作。
周五:秋天的收获
1、晨间活动:
(1)展示:展示幼儿带来的关于秋天的物品,如照片、图画、手工等。
(2)回顾:回顾本周的学习内容,巩固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2、集体教学活动:
(1)综合:《秋天的收获》,总结本周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全面了解秋天的特征和变化。
(2)表演:《秋天的故事》,让幼儿表演关于秋天的故事,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3、区域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活动,巩固本周所学知识。
4、户外活动:
进行自由活动,让幼儿放松心情。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本周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2)总结:总结本周的活动,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
(三)家园共育:
1、家长园地:
(1)向家长介绍本周的主题内容和目标。
(2)提供一些关于秋天的知识和活动建议,供家长参考。
2、亲子活动:
(1)鼓励家长带幼儿到户外观察秋景,感受秋天的变化。
(2)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关于秋天的手工制作。
3、个别交流:
(1)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及时沟通幼儿的发展情况。
(2)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
(四)效果评估:
1、观察记录: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学习成果。
(2)分析幼儿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作品分析:
(1)收集幼儿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分析幼儿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进步,鼓励幼儿的创新。
3、家长反馈:
(1)通过家长园地、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2)根据家长的反馈,改进教学工作。
篇四:幼儿园周工作计划
一、领域重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总目标:
1、语言发展: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性发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分享精神和交往能力。
4、情感发展: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控制不良情绪,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每周活动安排:
周一:故事大王
1、晨间活动:
(1)分享: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或故事,并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2)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集体教学活动:
(1)语言:《三只小猪》,通过讲述、表演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表演:组织幼儿进行《三只小猪》的表演,鼓励幼儿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
3、区域活动:
(1)图书角:提供各种绘本和故事书,让幼儿自由阅读。
(2)表演区:提供各种道具和服装,让幼儿自由表演故事。
4、户外活动:
(1)游戏:《故事接龙》,让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跑步、跳跃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和表演的感受。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给家人讲故事。
周二:我是小小演说家
1、晨间活动:
(1)演讲: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演讲,如介绍自己的爱好、家庭、朋友等。
(2)点评:引导幼儿点评演讲内容和表达方式。
2、集体教学活动:
(1)语言:《我的理想》,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理想,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讨论: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
3、区域活动:
(1)语言区:提供各种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幼儿进行看图说话或编故事。
(2)表演区:提供各种道具和服装,让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4、户外活动:
(1)游戏:《我是小小记者》,让幼儿扮演记者,采访其他幼儿或老师。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平衡木、钻爬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演讲的内容和感受。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理想。
周三:辩论赛
1、晨间活动:
(1)提出辩题:教师提出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辩题,如“吃糖好不好?”。
(2)分组:将幼儿分成正方和反方。
2、集体教学活动:
(1)语言:《辩论赛》,引导幼儿了解辩论赛的规则和技巧。
(2)讨论:组织幼儿进行辩论,鼓励幼儿用理由充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区域活动:
(1)语言区:提供各种辩论材料,让幼儿进行辩论准备。
(2)益智区:提供各种思维游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户外活动:
(1)游戏:《我说你做》,让幼儿轮流发号施令,其他幼儿按照指令行动。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投掷、跳绳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辩论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进行辩论。
周四:故事创编
1、晨间活动:
(1)故事开头:教师提供一个故事开头,让幼儿接续编故事。
(2)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共同编故事。
2、集体教学活动:
(1)语言:《故事创编》,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要素和结构。
(2)表演: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展示幼儿的创编成果。
3、区域活动:
(1)图书角:提供各种绘本和故事书,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2)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故事场景或人物。
4、户外活动:
(1)游戏:《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表演。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跑步、跳跃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编的故事和表演的感受。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编故事。
周五:小小读书会
1、晨间活动:
(1)读书:组织幼儿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2)交流:引导幼儿交流读书心得和感受。
2、集体教学活动:
(1)语言:《小小读书会》,引导幼儿了解读书的好处和方法。
(2)分享: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并推荐给其他幼儿。
3、区域活动:
(1)图书角:提供各种图书和杂志,让幼儿自由阅读。
(2)语言区:提供各种阅读材料,让幼儿进行阅读练习。
4、户外活动:
进行安静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观察植物等,帮助幼儿放松心情。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读书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2)总结:总结本周的学习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
(三)家园共育:
1、家长园地:
(1)向家长介绍本周的重点内容,以及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提供一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技巧,供家长参考。
2、亲子活动:
(1)组织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图书。
(2)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口头游戏,如讲故事、背儿歌、猜谜语等。
3、个别交流:
(1)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及时沟通幼儿的发展情况。
(2)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
(四)效果评估:
1、观察记录: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分析幼儿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2、作品分析:
收集幼儿的作品,如故事、演讲稿等,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家长反馈:
(1)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根据家长的反馈,改进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篇五:幼儿园周工作计划
一、节日主题:欢度节日(以中秋节为例)
(一)核心目标:
1、文化认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情感体验:体验与家人、朋友共度佳节的快乐和温馨,培养幼儿的感恩之情。
3、能力提升: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二)详细活动方案:
周一:认识中秋节
1、晨间活动:
(1)谈话导入:教师提问幼儿是否知道中秋节,以及对中秋节的初步印象。
(2)图片展示:展示中秋节相关的图片,如月亮、月饼、嫦娥奔月等,引发幼儿的兴趣。
2、集体教学活动:
(1)社会:《中秋节的来历》,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2)语言:《中秋节的儿歌》,教幼儿朗诵关于中秋节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3、区域活动:
(1)图书角:提供关于中秋节的图书和绘本,让幼儿自由阅读。
(2)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中秋节相关的装饰品,如灯笼、月亮挂饰等。
4、户外活动:
(1)游戏:《月亮走,我也走》,让幼儿在户外玩追逐游戏,感受月亮的运行轨迹。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跑步、跳跃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了解更多关于中秋节的信息。
周二:品尝中秋味
1、晨间活动:
(1)展示:展示幼儿带来的月饼,引导幼儿观察月饼的形状、颜色和图案。
(2)品尝:组织幼儿品尝不同口味的月饼,让幼儿感受中秋节的味道。
2、集体教学活动:
(1)科学:《月饼的秘密》,引导幼儿了解月饼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2)美术:《画月饼》,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月饼,表达对中秋节的喜爱。
3、区域活动:
(1)娃娃家:提供各种餐具和月饼模型,让幼儿在游戏中模拟中秋节的家庭聚餐场景。
(2)益智区:提供关于月饼的拼图、配对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月饼的认识。
4、户外活动:
(1)游戏:《猜月饼》,让幼儿蒙上眼睛,通过品尝来辨别月饼的口味。
(2)体育锻炼: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平衡木、钻爬等。
5、离园活动:
(1)分享:让幼儿分享今天品尝月饼的感受和学到的关于月饼的知识。
(2)布置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月饼。
周三:制作中秋礼
1、晨间活动:
(1)讨论:引导幼儿讨论中秋节送什么礼物给家人和朋友。
(2)展示:展示教师准备的中秋节礼物,如贺卡、手工品等。
2、集体教学活动:
(1)美术:《制作中秋贺卡》,引导幼儿制作精美的中秋贺卡,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2)手工:《制作月亮灯笼》,引导幼儿制作可爱的月亮灯笼,营造节日气氛。
3、区域活动:
(1)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中秋节礼物。
(2)益智区:提供关于中秋节的拼图、配对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中秋节的认识。
4、户外
本内容由alices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27685103.html